彩色透水混凝土海綿係列之--海綿校園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海綿校園建設概述
校園具有開放空間麵積大、綠地比例高、教學科研活動豐富等特點,適合開展以綠色基礎設施為主體的雨水控製利用係統的建設。縱觀國內外,不少大學都開展了雨洪控製利用規劃和示範項目建設,如:
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、耶魯大學編製了可持續校園雨洪管理規劃;
哈佛大學、麻省理工學院在校園改造過程中建設了生態雨水景觀;
馬裏蘭大學在校園內開展試驗研究;
我國清華大學、北京建築大學、同濟大學等高校也開展了雨洪控製利用示範項目建設及研究;海綿校園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。
校園可持續雨水管理的基本原則包括:
1、將雨水作為一項寶貴資源:水資源管理是可持續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,通過收集淨化雨水來衝洗操場、停車場,澆灌綠地和為景觀水體補水,可以減少校園對傳統水資源的消耗,緩解校園內澇積水現象,改善水生態環境,促進可持續校園建設。
2、重視對流域水係統的影響:建設海綿校園,其積極作用不僅僅局限於校園,同時會對所在的流域水文循環產生積極影響,減少下遊內澇災害發生的頻率和程度,改善流域水環境質量,促進健康水文循環。
3、和校園總體規劃設計結合:在校園建設初期,通過將綠色基礎設施與校園開放空間、道路、建築和水景觀進行整體性規劃設計,能夠在保障校園各項基本功能的基礎上,大幅減少雨水設施的占地麵積和成本,提高雨水係統的總體效益;在已建成校園,可利用改造契機“見縫插針”地引入綠色基礎設施,實施可持續雨洪管理理念。
4、應用種類多樣的技術措施:校園內綠地麵積比例較高,屋頂、廣場、停車場麵積較大,不少校園內還有景觀水體,因此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,采取多樣化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,可以實現綜合性雨洪控製利用目標,同時提高低影響開發措施的豐富性和展示度。
5、作為科研和環境教育場所:利用校園雨水示範項目,展開課程設計、實驗監測、生態實習和科普教育,讓學生在日常環境中親密觀察、接觸雨水,感受生態雨水景觀的魅力,是校園雨洪管理的獨特功能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上一篇:做人,別忘恩,別失信,別傷人心 下一篇:我有一個夢想 我會用行動無限接近夢想